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復進,楊文育寫的 HACCP理論與實務(五版) 和汪復進的 餐飲衛生與品質保證(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請說明衛生福利部於2011 年7 月1 日起實施之食品中 ...也說明:... 飲用水微生物衛生標準」、「飲料類微生物衛生標準」、「生食用食品類衛生 ... 新標準中,乳品、嬰兒食品、飲料、冷凍食品及冰類的衛生指標菌監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碩士班 陳名倫所指導 顏惠敏的 澎湖養殖牡蠣中腸炎弧菌之分離與藍光殺菌效力評估 (2020),提出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腸炎弧菌、藍光、殺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 陳泰源、蕭心怡所指導 李紘霈的 以微酸性和微鹼性電解水對 Salmonella enterica 汙染之高麗菜絲其消毒效果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截切蔬菜、電解水、腸炎沙門氏菌、消毒副產物、三氯甲烷的重點而找出了 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解答。

最後網站107.10 校內餐飲微生物檢驗結果則補充:8C 咖啡, 薄荷拿鐵, 總生菌數, 1.16×10 3, 飲料類衛生標準, 10 4 以下;但有容器或包裝者應在200 ... 菜脯園, 火龍果, 大腸桿菌, >1100, 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 10以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HACCP理論與實務(五版)

為了解決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作者汪復進,楊文育 這樣論述:

  本書深入淺出介紹HACCP系統,包括食品良好衛生規範 (GHP) 之簡介、實施HACCP之硬體基礎,以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 (GHP) 對於衛生管制、製程與品管、倉儲與運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並專章說明標準作業程序書之製作及建立HACCP系統之步驟,最後以製茶業、團膳業、食品與餐飲業為例,讓讀者對於執行 HACCP系統之實務有更加具體明確的認識。     本書理論與實務兼顧,不僅是大專院校食品相關科系的重要教科書,對於經營或從事餐飲業、團膳業及製茶及食品製造業者來說,也是提高其餐飲或產品的安全管理時重要的參考書。     本書以修法後之食品相關法規為依據,針對目前世界各國公認最有效的一套食

品與餐飲製造控制的方法──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系統,做詳細的介紹,讓有心想建立一套自主管理且能對自己產品提供品質保證之業者與在學之莘莘學子,對建立此HACCP系統之原理、執行方法與設計各階管控文件,有一系統且整體性的學習參考資料。     民以食為天,希望透過本書,讓業者得到更有效管控產品安全的方法,也讓消費者充分認識此一能與國際接軌之食品安全並能為消費者飲食衛生安全把關的品質保證制度與標章,使人人都能吃得健康,活出快樂。     第五版依最新資料加以修訂改寫,並加入一章特別說明 HACCP、I

SO22000、FSSC22000 三者之前後關聯性與差異,以饗讀者。

澎湖養殖牡蠣中腸炎弧菌之分離與藍光殺菌效力評估

為了解決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作者顏惠敏 這樣論述:

腸炎弧菌主要分布於海水環境中,常見於魚類、牡蠣、蝦等水產品,為引起台灣細菌性食品中毒之主因,本研究為分析澎湖養殖牡蠣中腸炎弧菌之特性,自兩個地點採集7個牡蠣樣品,並自6個樣品中分離鑑定出15株腸炎弧菌。分析所有腸炎弧菌分離菌株後發現皆無tdh和trh致病基因。對分離株進行RAPD及抗生素圖譜分型,分別可將之區分成9及10型。腸炎弧菌分離株中對ampicillin的抗藥性最高,有11株呈抗性,比例達73.3%,其次是gentamicin,有2株呈抗性,比例為13.3%。藍光對於海水中的腸炎弧菌具有殺菌效果,在循環系統裡海水中腸炎弧菌濃度為N×104 CFU/mL時,藍光照射3小時後可將菌數降至

10 CFU/mL以下,降低約3 log CFU/mL,當起始濃度提高至N×105 CFU/mL時,照射3小時後,仍可將菌數降至10 CFU/mL以下,但在照射6小時後,菌數開始有上升的現象,在照射24小時後達到N×103 CFU/mL。當牡蠣置於循環系統中,利用藍光照射3小時後,發現牡犡所含的腸炎弧菌有減少,但並未達到生食標準。牡蠣吞吐頻率與腸炎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會影響藍光對於牡蠣淨化系統的殺菌效力。

餐飲衛生與品質保證(三版)

為了解決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作者汪復進 這樣論述:

  本書共有四大單元,每單元又涵蓋許多章節說明,從餐飲衛生安全至餐飲製備之衛生管理,到餐飲衛生與食品中毒的發生與處理,進而瞭解餐飲衛生安全與其品質認證規範,可提供食品、餐飲相關生產、物流與服務的業者或有興趣之讀者作為參考依據。   食品安全與餐飲衛生是已開發國家必備的條件。從食材與原物料之源頭管理(產銷履歷或生產履歷)、採購貯存、菜單設計、烹調製備直至餐飲供應,應嚴防媒介物之危害,杜絕二次污染以及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因此,所有餐飲生產、物流與服務工作者應有計畫地提出自主衛生管理並嚴格執行衛生福利部公告的良好衛生規範準則 (good hygienic practice, G

HP) ,同時將全世界公認保障食品餐飲最安全的制度—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系統準則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完全應用在食品與餐飲的品質保證上,如此方能確保餐飲的衛生與品質,保障人們食的安全。   第三版更新最新餐飲相關法規、政府公告之每年統計資料,並介紹近年食安風暴後政府在食品安全驗證上廢除GMP微笑標章,改為新制TQF標章之演變及比較。  

以微酸性和微鹼性電解水對 Salmonella enterica 汙染之高麗菜絲其消毒效果研究

為了解決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的問題,作者李紘霈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利用微酸性和微鹼性電解水清洗經過 Salmonella enterica 汙染的高麗菜絲後,是否達到消毒效果,而其消毒副產物三氯甲烷的殘留量是否導致人體的健康風險,以確認利用電解水清洗高麗菜絲為可行處理方式。結果發現使用有效氯濃度 100 ppm 之微酸性電解水處理 5 分鐘後,S. enterica 減少 1.41 log CFU/g (高麗菜絲上初始菌數為 4.78 log CFU/g),而使用相同濃度之微鹼性電解水時,S. enterica 無法存活(LOD = 2.0 log CFU/g),且經過清洗之高麗菜絲有效餘氯殘留皆小於 1 ppm。經過 4℃ 下儲藏七天後,高麗菜

絲之水活性無明顯變化,總生菌數介於 4.52-4.76 log CFU/g,比自來水處理之組別延長 4 天,而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皆呈現陰性,符合我國對截切蔬菜衛生品質之要求。使用 GC-MS 分析製程用水中與高麗菜絲上三氯甲烷之殘留量,結果發現使用有效氯濃度 100 或 200 ppm 之微酸性和微鹼性電解水處理後,高麗菜絲上皆未檢測出三氯甲烷 (LOD = 0.002 ppm),但是製程排放廢水中三氯甲烷殘留量超過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 (三鹵甲烷之生成量小於 0.08 mg/L)。因此,使用有效氯濃度 100 ppm 以上之電解水清潔消毒 S. enterica 汙染之高麗菜絲時,製程排放廢

水中會含有三氯甲烷 (濃度超過 0.26 ppm)。高麗菜絲經電解水清潔再經過飲用水漂洗的步驟後,可達到有效殺菌且餘氯殘留量和消毒副產物三氯甲烷殘留量符合我國法規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