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讀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缶讀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本卓司,田中綾子,陳冠霖,陳淑娟,張政傑,廖育卿,劉怡伶,羅濟立寫的 實力日本語Ⅱ(隨書附日籍名師親錄標準日語發音+朗讀音檔QR Code) 和高蒙河的 考古好好玩:考古學家寫給門外漢的自白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卮,缶,罌,瓿,捧分別怎麼讀 - 就問知識人也說明:缶讀音 fou,三聲。讀音同否. 嬰讀音ying,一聲。 ... 捧,讀音peng,三聲,沒想到其他常用同音字 ... 這五個字的讀音分別是zhī、fǒu、yīng、bù、pěng.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蘭國際 和楓樹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季旭昇先生所指導 蘇建洲的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 (2003),提出缶讀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戰國文字、楚文字、校釋、文本對勘、上古音、語法、古史。

最後網站缶發音則補充:字:缶. 《國語辭典》中單字“缶”注音為ㄈㄡˇ,拼音為fǒu,部首為缶,6筆畫,意思是一種有蓋、腹大口小、盛酒漿的瓦器。. 也可當作敲擊樂器。. 例:莊子在妻子死後,擊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缶讀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力日本語Ⅱ(隨書附日籍名師親錄標準日語發音+朗讀音檔QR Code)

為了解決缶讀音的問題,作者山本卓司,田中綾子,陳冠霖,陳淑娟,張政傑,廖育卿,劉怡伶,羅濟立 這樣論述:

東吳大學日文系名師聯手的《實力日本語》推出第二彈! 最經典、最扎實、最生活、最好學、最全方位、最循序漸進, 是所有日語學習者絕對不能錯過的教科書!     繼廣受好評的《實力日本語Ⅰ》推出後,讀者無不引領期盼後續的銜接教材!     堂堂推出的《實力日本語Ⅱ》,帶領日語學者向中級邁進!本書以生活化的內容為主軸,運用詞彙和句型,讓您奠定基礎的日語能力。此外還透過多元活動設計,幫助您培養理解日本文化、社會,以及跨文化溝通之能力。     ◎本書適用對象   •所有大專院校的初級日語課程   •一對一的家教課程,或線上課程   •搭配任何初級日語教材使用

  •與日本人語言交換參考題材      ◎適讀程度:N4~N3     ◎10個單元主題,有趣活潑且生活化!   本書以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為主軸,設計10個主題單元,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日本人互動的接觸場景,活潑輕鬆且實用,從中可學會詞彙、句型的運用。除了培養基礎的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之外,也培養理解日本文化、社會,以及跨文化溝通技巧與實際運用之能力。     10個單元主題如下:   第十一課 天気予報   第十二課 体調   第十三課 外国語   第十四課 今後の計画   第十五課 多文化理解   第十六課 旅行に行こう   

第十七課 テクノロジー   第十八課 付き合い   第十九課 環境問題   第二十課 仕事     ◎本書內容與特色   •「学習目標」:從每課最前面的「學習目標」,確認學完本課將具備什麼能力,掌握學習重點。   例:第十一課 天気予報   1.能向他人傳達天氣預報的資訊。   2.能使用關於天氣的慣用表達法,並與別人溝通互動。   3.能用簡易的指令表達叮嚀或警告。      •「聞いてみよう」:搭配插畫,聽取最自然、最生活的對話,體驗身處日語的情境之中。   例:   学生A:今日の午後、台風が来るそうですよ。   学生B:ええ! 

そういえば、雲が厚くて、大雨が降りそうですね。   学生A:天気予報によると、午後は雷雨になるらしいです。傘、持っていますか。   学生B:いいえ。どうしよう……。     •「会話」:透過每課兩則實用會話,學習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日本人互動的場景,活潑輕鬆且實用。   例:   田村:李さん、こんばんは。   李  :ええ! Tシャツ? 寒くないんですか。   田村:ええ、私は北海道出身ですから。   李  :天気予報によると、今夜の気温は10度まで低くなるらしいです。風邪を引きますよ。      •「新しい表現」:列舉會話、本文中的生詞、片語或詞句,

加強印象。   例:   [出身]      しゅっしん    0    名詞    出身   [天気予報]  てんきよほう  4    名詞    天氣預報   [引く]      ひく          0    動詞    感染(感冒)   [ちょうど]  ちょうど      0    副詞    正好;剛好      •「本文」:配合每課的學習主題,熟悉日語的書面語,增強閱讀和寫作能力。   例:台風対策   明日は「台風休み」です。ニュースによると、明日の朝から雨や風が強くなるそうです。ですから、今夜から台風対策をしました。     まず、

窓や屋根を確認しました。次は食べ物です。でも、コンビニは臨時休業らしいです。仕方がなく遠いスーパーへ行きました。カップラーメンや卵、缶詰を買いました。これで安心です。大きい台風は、準備が大切です。     •「文型」:透過例句歸納使用原則,掌握重要的文法觀念,打好日語基礎能力。   例:   今日病院へ行くそうです。   明日のテストは難しいそうです。   春は桜がとてもきれいだそうです。   音楽の先生は台湾人だそうです。   ハンバーグは美味しかったそうです。   東京では雪が降っているそうです。      •「活動」:透過實踐完成課題的模式,加

深加廣學習內容,學以致用。   例:   目標:能說明、書寫家鄉的氣候特徵。   1. 請參考下面範例,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故鄉的氣候特徵。     私の故郷は基隆です。基隆は雨が多いところです。11月から2月までの冬は寒いです。3月からだんだん暖かくなります。春が短いです。5月から梅雨で毎日雨です。6月から暑くなります。7月から10月までは夏です。最高気温は33度ぐらいです。10月から短い秋になります。ぜひ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     2. 請同學兩人一組,互相介紹自己家鄉的天氣,或輪流上台介紹自己故鄉的天氣特徵。     •「補足」:適時補充單字、語彙或文法

,累積日語的實力。   例:   [故郷]        ふるさと  2    名詞    故鄉   [だんだん]    だんだん  0    副詞    逐漸地      •「練習問題」:透過多元的練習題目,鍛鍊自己的實力,複習重點。   例:   請依照範例變化   例:雨が降ります(そうです)   ⇒ 雨が降るそうです。   1. 台風が来ます(そうです)   2. 田村さんは今日休みました(らしいです)      •「付録」:有「聞いてみよう」的文字化全文和「練習問題」的解答,提供學習時參考的依據。      《實力日本語Ⅱ》

為日語教育專家群依據「CEFR」之學用合一外語教學觀所設計的基礎日語,重視培養聽、說、讀、寫、譯及綜合運用的日語能力,除了可以自學之外,也絕對是一本能讓教師快速且輕鬆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日語、累積日語實力的好教材!   本書特色     1. 作者陣容最堅強:集結在日語研究及日語教學領域上有卓越表現的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師群,歷經數十次的會議,針對每一課內容精雕細琢,將過往豐富的教學經驗,融合成最符合讀者及學生需求的初級日語教材。     2. 全方位的學習架構:囊括單字、句型、會話、文章、活動、練習問題,一網打盡各種學習模式,學習零疏漏。     3. 內容最活潑

、好學、實用:10個單元皆以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為主軸,搭配全書超過100張的有趣插畫,展開該課相關的學習內容,活潑輕鬆且實用。     4. 日語學習聽、說、讀、寫面面俱到:除了基本的「單字」、「句型」,另外設計有「會話」、「文章」、「聞いてみよう」(聽聽看)、「活動」、「練習問題」,厚植日語實力。     5. 帶您說出最標準的日語:特聘多位日籍名師錄製日語朗讀音檔,重音並以「OJAD」及《新明解辭典》以及日本人常用的發音為基準,只要掃描QR Code下載聆聽,就能跟著說出一口專業又標準的日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

為了解決缶讀音的問題,作者蘇建洲 這樣論述:

  李學勤先生曾說:「出土文獻的研究工作最基礎的還是考釋文字。考釋工作是工作重心,必不可缺,不認識字是很危險的,目前考釋文字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同時,這也反映了新出土文獻實在太多了,當前對出土文獻的研究主要還處於考釋文字階段。不能正確考釋文字,建立的推論恐怕很危險,很成問題。這也使我們認識到必須進一步作文字考釋,認識到戰國文字研究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發展。」可見楚簡文字的「考釋」成果關係著後續其他領域是否能順利開展,這也是本文主要的思考點。其次,地下出土先秦「竹書」,無可避免需要「校勘」的工作,也就是所謂「文本復原」的問題。唐顏師古在《漢書注‧敘例》中曾談及他的校勘工作,「《漢書》舊文,多有古

字,解說之後,屢經遷易。後人習讀,以意刊改,傳寫既多,彌更淺俗。今則『曲覈古本,歸其真正,一往難識者,皆從而釋之』。」誠為經驗之談。另外,時永樂先生說:「由於校書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勘正文字的工作,……所以,兩漢時期善於校書的學者,像劉向、揚雄、鄭玄等都是小學名家;唐代的陸德明、顏師古,也都長於小學。他們校訂古書,能夠取得輝煌成績,絕非偶然。清代學者研究訓詁、文字、音韻之學,較之以前,可謂登峰造極,也進而推動了校書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可見「文字考釋」與「古書校勘」是完全相關的。基於以上的考慮,筆者選定《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為題。依古籍舊注的類型,所謂「校釋」或「校注」,都表示既有

校勘,又有注釋。在未來《上博》陸續出版之前,將現有文字資料做這樣的整理、校釋相信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這樣的工作,有助於不同領域的學者深入闡發竹簡的內容,開拓學術的新領域,引起歷史研究方法的變化。 本文寫作過程中,對於諸家學說盡量搜羅,希望避免遺珠之憾。在學者論述的基礎上,筆者在每一「校釋」條目之下均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建洲按」,或駁議,或補證。其次,本論文有校有釋,所依循的大致有以下幾個角度:(一)字形比對(二)聲韻假借(三)訓詁詞意(四)語法分析(五)歷史背景(六)辭例推勘等等。茲舉例如下: (一)〈民之父母〉2「必達乎禮樂之 」,「△」一般釋為「蒝

」,筆者經由與 字形比對,以為應釋為「」。「」經由聲韻假借讀作「汜」,「汜」由典籍佐證有「凡水流之岐流,復還本水者曰汜。」類似本源的意思。 (二)〈容成氏〉14「免執幵」,筆者考釋以為「幵」即「錢」,古農具,又作「銚」。首先典籍常見「銚」、「鎒」一起出現,如《管子‧輕重乙》:「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鎌、一『鎒』……,然後成為農。」亦有「合言」者,如《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脩,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戰國策‧齊策三》:「使曹沫釋三尺之劍,而操『銚鎒』與農夫居壟畝之中,則不若農夫。」與簡文相似。其次,「幵」,見紐元部;「錢」,

精紐元部,聲韻有相通的證據,是以可釋為「錢」。 (三)〈容成氏〉簡29「民又(有)余(餘)(食),無求不(得),民乃賽」,「賽」字李零先生釋為「爭利競勝」。但我們遍查字書,早期典籍中「賽」未見競賽義。筆者改釋為「賽禱」之意。又如簡21「衣不(製)(美)」,李零先生以為「」,即「褻」字,疑讀為「鮮」。「鮮美」是色彩艷麗之義。筆者則以為「鮮美」一詞似未見先秦典籍,而且不用於形容衣服者,所以改讀作「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製美錦」意即「製美衣」,簡文「衣不製美」正與之相反。又「製衣」一詞,典籍有載,如《莊子‧讓王》:「曾子居衛,縕袍無

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 (四)〈昔者君老〉1「 」學者或釋為「遜」,理由之一是將「太子前之母弟」讀作「太子請叔父先行」,即將「前」讀作「使動詞」。所以接下來才會有「母弟遜退(叔父遜讓)」這一動。但是「太子前之母弟」之「前」使否能讀作「使動詞」呢?我們舉了不及物動詞帶賓語作「使動用法」的句式,但「太子前之母弟」均與之不合,反而比較接近《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我們可以改作「孔子下車前之謁者」,很明顯是「孔子前往謁者之處」,而非「孔子請謁者往前」。所以「太子前之母弟」恐怕解成「太子前往母弟之處」

較為合理。果如此,則不存在所謂「遜讓」的問題。 (五)〈容成氏〉36「湯〈桀?〉乃尃(博)爲正(征)(籍),正(征)(關)(市)。」簡文這一段是描寫「湯」的事蹟,但我們對照史書所載,懷疑簡文「湯」有可能是「桀」之誤寫。另外,〈子羔〉簡11上「【禹之母,又(有)莘是(氏)之女……】□也,觀於伊(西?)而(得)之」,其中「伊」字整理者無說,對照簡10來看,這應該是有關禹誕生的傳說。根據《帝王世紀》所記載來看,「有莘氏」是見「流星貫昴」才生禹,頗疑此處的「伊」應讀作「西」。 (六)〈容成氏〉簡25「於是(乎)夾州、(徐)州(始)可(處)L。

(禹)(通)淮與忻(沂),東(注)之(海),於是(乎)競(青)州、(莒)州(始)可(處)也。」簡文此處文例是「於是乎某州始可處」。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相同文例的地方,於其後均有「也」字,本簡却沒有「也」字,只是在「處」之後加「L」鉤識號,可見其作用相當於「也」。筆者懷疑簡文此處應是書手漏鈔「也」字,只好在事後校讀時補上一「鈎識號」。顏世鉉先生稱為「以墨點標示脫文」。   以上的分類,只是為了突顯個別釋讀方法。其實,真正考釋文字時,幾乎需要好幾種方法同時運用。通過以上的校釋之後,直接影響到文本的是「句讀」、「編連」、「分篇」等問題。 比如說上述〈昔者君老〉簡1,隨

著內容理解的不同,「句讀」的斷定自然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又如〈容成氏〉36究竟是「湯」或「桀」,也會影響到「編連」的結論。至於「分篇」的問題,則不見於《上博(二)》。   總之,作古書校勘時,如何不趨同不求異,這要更多的經驗和例證來佐助,任何不經查證或以常理判斷的說法,都是不適宜的。

考古好好玩:考古學家寫給門外漢的自白書

為了解決缶讀音的問題,作者高蒙河 這樣論述:

  ~考古不是挖恐龍,別再誤會考古學家了!~   苦中作樂,才是幹一行愛一行的最高境界!   中國知識分子中,   有三種職業的人是直接與生活在社會基層的農民兄弟發生利害關係的。   一是醫生,治病救人;   二是老師,教書育人;   三是考古隊,專挖死人?!   考古就是挖寶?考古不是挖寶?   在中國,有一些人看不太起考古人,有許多人看不太懂考古人,   產生了很多讓以考古維生的人忍不住拍磚的誤解:   ◆誤解一:考古學家是打著國家旗號的盜墓賊?   ◆誤解二:挖出恐龍骨頭和巨大鱷魚化石,是考古學家的事?   ◆誤解三:考古人很會鑑定文物?退休後晉升收藏家或文物估價師?   一提到考

古,就浮現一群人灰頭土臉地蹲在坑裡,   左手拿把小刷子,右手握把小鏟子,小心翼翼剔土推,生怕把文物弄壞的畫面。   考古學家得要把一下登上半山腰汗透衣襟、一下掘地三尺渾身冰冷的苦差當呼吸,   正餐吃泡麵加熱水,衣裳是繃帶纏手鏟,   在考古界,有一條聞名的順口溜:   「嫁人不嫁考古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來,帶回一堆臭衣裳。」   要端這碗考古飯,還真是不容易。   作者高蒙河投入考古近40年,在復旦大學開設《大眾考古學》,   畢生以「考古普及化」為目標,   用生動易懂的小品文將「硬知識」轉換成「豆腐塊」般好入口的軟度,   打破考古「非常純學術,極端象牙塔」的成見。  

 下筆秉持四大原則:   ①不贅述專業論文。   ②少講道理,多講故事。   ③輕結果,重過程,多說考古幕後故事。   ④放下身段,能說白話就不端術語。   讓民眾大喊「so得斯嘎~!」讓考古人不再寂寞覺得冷。     ★★考古隊,考古隊,吃喝拉撒睡,配合要到位!   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挖之前準備工作也得有個著落,   銀賞要下足,鍋碗瓢盆也得備齊,   周遭居民的權益更要打點,以免不小心上演「考古恩仇記」……   書中用搭廁所,找澡堂、找睡處等章節,到考古開工現場溜一遭,   體驗考古學家的人生滋味。   ★★以物論史,透物見人,替死人說話,把死人說活!   會挖,是考古人的看

家本事。但總不能只會挖。   考古學家不僅要會挖,還要會思考,會跟上層、居民打交道,做行政協調,   要有本事把挖到的東西說出個子丑寅卯,研究出點條條道道。   該尊奉哪位牛人,有哪些技術,甚至防盜祕笈,篇篇扎實,   練就實實在在的考古厚功力!   ★★「考古不藏古」,專業考古人的潛規則!   考古是挖的是文物,瓜田李下,忌諱多多,以免犯了跳進黃河洗不清的戒律。   考古人會不會鑑定,能不能鑑定?什麼該挖,什麼不該挖?   劃清「盜墓賊」和「考古學家」的職業界線!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王舒俐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胡川安 讀者好評   

◎終於有種久違的看書新鮮感了。作為歷史系的,老被別人當成是考古挖墳鑑寶的,讓我無語。這書不錯,澄清了很多對考古的誤解,而且有很多八卦段子,挺適合狀態低迷時作閒書看。——撐小兵   ◎表面嘻哈,內實心酸。澄清了公眾對考古的諸多誤解,值得一讀——存悔   ◎看看考古人苦中作樂,我有種幸災樂禍的快樂。——Fancy   ◎本書從書名、標題、行文均極為通俗,卻「俗」得恰到好處。——陳洪波   ◎這本書把一件嚴肅的事情當成樂趣來說,苦中作樂才是幹一行愛一行的最高境界吧!——加菲貓貝 作者簡介     高蒙河   1958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蒙古族。祖籍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78年考

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分校歷史系考古與博物館學專業。1985年回母校吉林大學師從張忠培先生研習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之前曾隨林先生進修商周考古學。1993年起在日本東京大學等校做客座研究員。1998年開始在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工作,其間師從葛劍雄教授攻讀歷史地理學博士,開拓考古地理研究。現為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考古方法、先秦考古以及青銅器等。近年倡導公眾考古,開設公眾考古課程,經常參加文物考古類電視訪談。   著有《鄭和史跡文物選》(合著,1985年)、《燈燭》(1999年)、《銅器與中國文化》(2003年)、《三峽考古紀勝》(合著,2003年)、《長江

下游考古地理》(2005年)、《考古不是挖寶》(2009年)。   .推薦序 .自序 一、考古人 .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學家 .考古人是最基層知識分子 .蘇秉琦的得意之作 .聽張忠培講那考古的事情 .兩張老照片三代考古人 .我學考古為哪般 .女人考古好榜樣 .考古不藏古 .考古人會不會鑑寶 二、考古隊 .考古工地幹起來 .考古隊旗飄起來 .考古隊服穿起來 .考古飯碗端起來 .考古大酒喝起來 .考古陋室住起來 .考古廁所用起來 .考古洗澡說起來 .考古小道走起來 三、考古就是挖寶 .考古發現哪裡有 .沙發考古與實驗室考古 .我投了曹操墓一票 .考古發現誰更牛 .哪位古人遺存

多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五千年文化還是五千年文明 .恐龍不關考古事 .考古下限是何時 .別老張羅挖帝王陵墓 .回埋挖出的古墓是何道理 四、考古不是挖寶 .野蠻考古何時了 .兵馬俑的叫法不太靠譜 .碳─14技術不是萬能法器 .有多少古墓沒有墓門 .古墓防腐有哪些招數 .古墓防盜祕笈 .盜墓賊不是啥都盜 .我們處在薄葬時代還是厚葬時代 .考古獎項誰來評 .考古經費哪裡來 五、考古好好玩 .我們看到的故宮是哪個年頭的 .翠玉白菜真那麼好看嗎 .圓明園流失文物能不能花錢買回來 .張藝謀奧運會開幕式之缶非缶 .花23億造地震博物館荒唐不荒唐 .中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誌真難看 .中國達人秀與英國考古獎

.馬未都與余秋雨談考古 .考古報導雷人記 .考古當讀什麼書               前言       考古好玩,善哉斯言! 考古有三個搞法:學考古,做考古,玩考古。 學考古和做考古,帶有職業取向,行業性明顯。考古學人和考古學家做得,考古玩家做不得,做不來,也未必想做。 玩考古,就不一樣了。   因為它不需要做精專的學問,不需要非說專業人士才聽得懂的行話,不需要非得在這個行業裡謀生, 不需要恪守每條行規。一句話:「學人做得,專家做得,百姓也能摻和。」老話說,不摻和白不摻和,摻和了不白摻和。曹操墓,就是大家都摻和過,都玩過考古的一個典型案例。因為不管你承不承認,只要你聽

說過曹操墓,你有過曹操墓是真是假的疑問,你拿曹操墓當過話題,你公開或半公開發表過言論甚或表明過立場等,這要我看,就都算摻和過了考古,玩過了考古,做過了一回公眾考古人。可見,公眾考古就是人人都能摻和的考古,而不是少數專家才有唯一解釋權的考古;就是專家說的不一定是對的,公眾想的不一定是錯的考古。   你向專家說「考古不是挖寶」,對不?你向公眾說「考古就是挖寶」,錯不? 都很難三言兩語掰扯清楚。凡事,說不清楚,挺好玩;說清楚了,也挺好玩。因此,考古好玩。我出這書,就挺好玩。說來話長,長話短說。我是學考古的,從1978年入吉林大學考古科系起,歷時10年,1988年從張忠培先生門內碩士畢業。畢業後又差

不多做了20年考古,從三峽做到南水北調,直至前兩年日漸垂老,這才金盆洗手,掛鏟收塵,不再怎麼做一線田野考古了。在這30 多年學考古和做考古之中,我還一點點地做起了「出軌」的事,那就是給非專業的報刊寫點考古雜文或知識小品文。   現在手頭上能找到的較早的一篇,是發表在《新民晚報》1989年8月17 日的《話說銅敦》。印象中寫《話說銅敦》,是有一天聽電台廣播,講湖北有家博物館的一件銅敦被盜,運到了美國,後來又如何追繳回來的事。但主持人功課沒做足,把銅敦這種東周古器的「敦」字,發音成了「 d n 」,而文物考古的專業讀法應該讀「 duì 」。   於是我給報社投稿,既講了什麼是銅敦,又糾正了讀音

。沒想到還真有同事和親友看到,叫我以後多寫點,他們喜歡看云云。換句話說,上個世紀80 年代末,是我溜出考古三界外,寫點閒文野篇之始,也可以算是玩考古之始。我大量給報刊寫趣味性和知識性的考古小品文,是到了上個世紀90 年代。以《新民晚報》為例,有時興致來了,每個月都給該報的「夜光杯」等欄目寫個一兩篇發表,像什麼《盜墓賊與洛陽鏟》、《陶器鑑定五要素》、《司母戊鼎的新重量》等。   那時還結合在三峽考古,忙裡偷閒,寫過《罕見石範出三峽》、《南方甲骨》之類。有時一忙沒空寫了,編輯會來催,說有讀者反應,最近怎麼沒登高老師的文章, 我們想看呢!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這使我曉得了原來社會和讀者還真有這種需求,

大家對文物考古還是不無興趣的。而我寫作的體會是,把專業語言轉換成公眾能接受的「豆腐塊」文字的難度,原來並不亞於寫一篇專業學術論文。   寫學術文章,可以直接入題,高舉高打,高談闊論,不吝筆墨,引經據典,羅列數據,出示圖表等。但真的要把這類學術語言、專業文章轉化成考古圈外的人都明白,讓初中水平的人也都能看懂,做到忠培師所說的「提高基礎上的普及」,深入淺出,實在不易。普及文章,看著好懂,動起筆來,既要鋪陳,又不能像裹腳布那麼長,還要兼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等,都是愁煞人的事。   到了本世紀前後,中國考古界出現了一個學術關鍵性的轉機,那就是長久以來一成不變的文物觀開始發生變化,從原來

只關心專業化的考古發現和研究,逐步擴大為社會化的保護和利用,甚至還有了傳承一說。雖然不能簡單地把這些變化歸結為重建考古價值,更不能看作解構考古傳統,但考古的模式多元化了,考古人的做法也多樣化起來,卻已是不爭的事實。我也從學考古,做考古,愈加覺得考古好玩,想玩好考古了。於是,也就不滿足於只寫考古知識小品文,轉而寫起帶有故事性以及評論性的考古隨筆來。   不尷不尬的是,這些隨筆有的寫得太長,不太符合報紙那種千字文的要求;有的又寫得半專業半不專業的,投出去發表也沒個去處。趁著博客(中國網路部落格)興起,我把它們陸續堆積到我在網上開設的「公眾考古試驗田」博客上去了。這一堆就是幾年,被推薦到網站首頁或

頭條的有幾十篇,總點擊量已有約200萬人次,有時寫得好玩了,一篇的點擊量就能超過10 萬人次。   這樣一來,編輯們找我要稿子的也多起來,直接從我博客上轉發的報刊也不在少數。去年下半年,復旦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史立麗女士找我做選題,於是就有了把博文集合起來,出這本《考古好好玩》的想法。但她也向我提出了要求:「一旦成書的話,最好能夠『出於博文,高於博文』,也就是說,不必完全照博客來,要多作些刪併、填補,博文的痕跡也要適當控制一下。」我覺得她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就按照她說的辦。草稿成文後,又讓我在復旦帶過的學生王太一作了一通全書的校勘和修訂。   我不是考古界最早開博設壇的主,但我與考古界其他幾位

開博客的考古人不同,他們開的多是學術博客,讀者的是小眾和精英,屬於學院派;我開的是文化博客,也就是玩考古的博客,讀者是大眾凡人。恩格斯曾經說過,任何人在自己的專業之外都只能是半通。   因此, 我選題和敘事就盡可能做到以下原則:一不上傳專業論文;二是少講道理,多講故事,當說書的,不當教書的;三是不羅列媒體報導的那種又有什麼新發現了的考古結果,多講述考古是怎麼發現的一個個幕後故事,輕結果,重過程;四是放下身段,能說白話就不端術語,盡量以初中或高中程度的讀者為寫作對象,因為這是中國最大的群體,考古為他們服務,引發他們互動,大家能一起做點什麼,挺值!所以,這本《考古好好玩》在很多考古人士看來不過是

初寫作、淺解讀而已,但卻是我這些年力求把專業語言轉換成公眾語言,把專業知識轉換為社會文化常識,把考古學擴大到公眾考古領域,把考古人的學術生態擴增為知識分子本應肩負的社會公共職責的一個縮影。心有所繫,踐行斯言:玩好考古,考古好玩。 ●考古大酒喝起來 知識界喝酒,考古人一準兒能拔頭籌。這話好像有點大,那就縮小到文科樓。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導師張忠培還未從吉林大學調任故宮當院長,他一屆招了我們四個碩士研究生,排行老大的是我的大學同窗,現已位及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的喬梁。他長我兩歲,我只能屈居老二,畢業工作了幾年後,又到吉林大學回爐。行三的是而今在吉大當教授的趙賓福,土生土長的吉大原裝。

老么是早升任國家文物局司長的關強,來自北大,他二人都是應屆生。別看我們哥幾個屆別有異,校別不同,可共性之一是凡酒都能酌上幾口。沒癮,但不懼挑戰。 一日,文科研究生樓住我們斜對過寢室的歷史專業的幾個哥們,耳聞我們哥四個能喝,斗膽叫板,前來纏擾。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怕誰?那就打場子開喝。哥四個明裡聯袂上陣,實有先來後到,為的是攻守有度。老喬喝酒有前科,在來讀書之前,就以常幫新郎官擋酒著稱,早練就了一腔子酒量。那他就放頭炮,一口一個,咚咚咚三缸子乾下去,抹抹嘴,菜不吃。這陣勢一亮相,對方嚇倒一半。剩下幾個還能喝兩壺的,待老三趙賓福、老么關強你來我往一陣狂灌後,也都舌硬眼斜口吐蓮花,桌子下

頭歪著去了。事先合計好我是收秋壓陣的,酒到最後,負責掃除個把殘渣餘孽。不過機會甚少,還沒等我擼胳臂、挽袖管收拾殘局時,對方敗局已定,大勢已去。扒拉扒拉這個說不行了,撥弄撥弄那個已不言語,使我毫無獲勝感,沒勁透頂了。我只剩下把那些蝦兵蟹將連拖帶拽,一個個弄回床上酣睡到明天的份兒。其實,哥四個中,我的酒量是最差的,他們哥仨把我排在最後上,名曰壓陣,實有照顧我的意思在裡面,只是一般人不曉得而已,端的讓我佔了不少便宜。不過我也未必領他們哥仨的情,因為眾人儘管都喝大了,可唯我獨醒,算怎麼一檔子事呢? 論酒量、酒風、酒品、酒德,哪一個都不上檔次,用現在小青年的話來形容,那簡直是比「二」還要更「二」的一種行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