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loydHaft寫的 周夢蝶 × 漢樂逸【書盒套組】(兩冊):《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逸讀周夢蝶》 和樓宇烈的 《無盡燈──星雲大師全集讀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南亭和尚全集(六)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南亭和尚全集編纂委員會 ... 妙覺位,則坐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為鈍根菩薩眾,轉無量四諦法輪」云云。拿「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來證華嚴經的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佛光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盧福壽所指導 許慧菁的 賴傳鑑繪畫之研究 (2018),提出菩提樹下 全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賴傳鑑、油畫、戰中派、折衷印象、西潮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所指導 趙永祥的 金剛經要義對企業組織管理與其穩健成長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金剛經》、深度訪談、企業組織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穩健成長、永續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菩提樹下 全集的解答。

最後網站晨陽學園- 2023 - made.sbs則補充:... 菩提樹; 智慧之光; 中有真味; 佛學研修社; 淨土專頁; 學佛五講; ... 小溪网竭诚为您提供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洋洋得意喜羊羊第六部在线观看全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菩提樹下 全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周夢蝶 × 漢樂逸【書盒套組】(兩冊):《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逸讀周夢蝶》

為了解決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作者LloydHaft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逸讀周夢蝶》     華文詩壇傳奇──周夢蝶   ×   當代最了解周夢蝶的西方詩人──漢樂逸     周夢蝶:   以「往返於夢與醒之間」的獨特語言,   構築出與孤寂相擁而眠的詩意國度。   他的詩像三稜鏡,折射出你我靈魂深處的掙扎:   孤絕與炙熱、寡淡與渴盼、無所求與有所為的執著。      漢樂逸:   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   往返於周詩「美,恆與不盡美同在」的孤獨國,   從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神學等角度,   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共通性或人性特質,   與周夢蝶其人其詩共振。     【本套書組

合特色】   ◎詩選中的41首詩,出自《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風耳樓逸稿》等輯,涵蓋周夢蝶各時期的代表作品,可讀出不同時期的詩風轉變。     ◎詩選同步收入中英詩作,以兩種迥異的音韻和節奏感,進入周夢蝶「往返於夢與醒之間的語言和世界」,讀出封藏在字裡行間的悲喜、孤獨、苦痛、徒勞⋯⋯。     ◎轉換視角,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精采剖析周夢蝶詩作。     ◎透過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現象學、神學等不同面向來琢磨、推敲周詩,走進周夢蝶創作世界的豐富意涵,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宇宙性或人性特質,以及詩作中引發的「個人與心靈的自由」。     ◎詩論特別

邀知名譯者董恒秀中譯。董恒秀譯有艾蜜莉.狄金生的《我是個無名小卒》、《我居住在可能裏》、《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也是周夢蝶的詩迷。她深刻了解「譯詩難,譯狄金生、周夢蝶更難」,是翻譯本書最合適的人選。     ◎兩書書衣皆以雙特別色印刷,以具象又帶隱喻的圖像,加燙些許霧金,象徵兩位東西方詩人交會時互放的光芒。素樸的棉卡書盒,兩面皆配合書衣的圖像開模,露出部分書衣視覺,盒上加印部分書衣元素,並輔以燙印,內外相互映襯。     ***     漢樂逸出生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進入全球漢學重鎮荷蘭萊頓大學攻讀中文碩士、博士。1971年,他在萊頓大學圖書館初遇周夢蝶的詩,兩個浸潤於東西方哲學、兼攝中外

宗教的靈魂,在周詩的回文、隱喻、禪思與悟境中交流。     1979年,他開始以英語、荷語翻譯周夢蝶的詩。四年後的夏天,他與周夢蝶在台灣初次見面,此後便經常透過親訪或信件往返交流討論,因而有機會洞察許多東西方學者未能察覺到的周詩細微之處。     漢樂逸一手寫詩,一手譯詩,歷經四十多年,翻越巴別塔,攀上孤峰頂,走進孤獨國,完成《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一書。在翻譯過程中,他經由哲學、宗教、心理學、現象學等不同面向來吸收、轉化、醞釀、琢磨,以求精準掌握周詩「可以深海爲家,鵬飛時亦可將整個宇宙拋在身後」的獨特意境,同時更認為:     「周詩本身具有的宇宙性或『人性』特質,即使透過另

種一語言翻譯,猶能直指人心。周老許多詩中所引發的『個人與心靈的自由』,也極吸引東方或西方讀者。」     在《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中,他則透過兩大視角來解讀周夢蝶的詩作:     第一部〈解讀周夢蝶〉:從「回文」、「詩、夢、夢-詩」、「身體與意識」、「我們/彼岸」四個角度,引領讀者往返於周夢蝶「夢與醒之間的語言和世界」。     第二部〈翻譯周夢蝶〉:從言外之意的層次、詩行結束或沒結束、逐字閱讀、假想的字、雙關語、視角⋯⋯等,讀出浸透於文字之下的深沉意涵。   名人推薦     任明信(詩人)   林婉瑜(詩人)   徐珮芬(詩人、小說家)   曾進豐(《夢蝶全集》主編、高

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楊澤(詩人)   董恒秀(《艾蜜莉.狄金生詩選系列》譯者)   廖偉棠(詩人)   蕭詒徽(寫作者、編輯)   鴻鴻(詩人、策展人)   ──共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菩提樹下 全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訂閱頻道訊息不錯過 ▶ https://pse.is/KJKE8
雨揚老師的印度朝聖之路!在正覺塔菩提樹下為大家祈福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
【 其他熱門主題】
▶ 每月生肖運勢全集 ▶ http://user68068.piee.pw/JLW4P
▶ 吃了超好運!開運料理教你做 ▶ http://user68068.piee.pw/KUR66
▶ 雨揚老師教養生 ▶ http://user68068.piee.pw/LCSDC
▶ 佛曲合輯一次聽 ▶ http://user68068.piee.pw/KXDWB
▶ 雨揚老師親授開運小祕技一次學 ▶ http://user68068.piee.pw/L5P3T
----------------------------------------------------------------------------------------------
【 追蹤我們】
+ Facebook https://pse.is/yohofate
+ IG https://pse.is/yohoig
+ Web
台灣 https://pse.is/yohofateweb
馬來西亞+新加坡 https://pse.is/yohofatemy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pse.is/KJKE8

+ LINE 好友 官方帳號 ID] :@ yohofans
----------------------------------------------------------------------------------------------
📍台灣門市資訊 https://goo.gl/5XULd3

賴傳鑑繪畫之研究

為了解決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作者許慧菁 這樣論述:

賴傳鑑繪畫之研究目次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一、研究目的 ................................... 2 二、研究問題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 一

、研究方法 ................................... 3 二、研究步驟 ...................................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6 第五節 相關文獻探討 ...............................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一、研究範圍與限制 ...................

.......... 7 二、研究重點 ................................... 8第二章 賴傳鑑的生命歷程與藝術背景 ........................ 11 第一節 台灣的美術發展 ............................ 12 一、新美術的學習之道 .......................... 12 二、成長與求學背景 ............................ 22 三、繪畫的傳承 .........

....................... 31 第二節 賴傳鑑的藝術思想 .......................... 36 一、創作理念的形成 ............................ 36II 二、繪畫學習的主張 ............................ 50 三、藝術教育的主張 ............................ 52 四、人生觀 .................................... 56

第三節 小結 ...................................... 58第三章 賴傳鑑繪畫風格分析 ................................ 59 第一節 西方印象藝術的影響 ........................ 59 一、印象主義思想的傳入 ........................ 60 第二節 西方立體主義的影響 ........................ 75 一、立體主義思想的傳入 .......................

. 75 二、立體派對台灣的影響 ........................ 76 第三節 西方野獸主義的影響 ........................ 81 一、野獸主義思想的傳入 ........................ 81 二、野獸派對台灣的影響 ........................ 82 第四節 西方抽象主義的影響 ........................ 87 一、抽象主義思想的傳入 ...................

..... 87 二、抽象派對台灣的影響 ........................ 89 第五節 自我風格時期 .............................. 97 第六節 小結 ..................................... 102第四章 晚期的作品風格 ................................... 103 第一節 我畫故我在 ............................... 103 第二節 淋漓揮灑的自由時期 ..

..................... 104 第三節 小結 ..................................... 105第五章 結論 ............................................. 107III參考文獻 一、書目 ......................................... 110 二、期刊論文 ..................................... 113 三、畫冊 ...........................

.............. 114附錄 附錄一 ............................................... 115 附錄二 ............................................... 116 附錄三 ............................................... 123 附錄四 .............................................. 148 附錄五 ....................................

........... 153IV圖次【圖 2–1】賴傳鑑 《樹蔭下》 1980 油畫 .................... 27【圖 2–2】賴傳鑑 《秋塘雙鴛》1984 油畫 .................... 27【圖 2–3】賴傳鑑 《威尼斯》 1987 油畫 ..................... 28【圖 2–4】賴傳鑑 《村莊口》 1989 油畫 ..................... 28【圖 2–5】賴傳鑑 《布達佩斯之晨》 1994 油彩 ............... 28【圖 2–6】賴傳鑑 《水蓮》 1993 油彩 ................

....... 29【圖 2–7】賴傳鑑 《荷塘雙鴛》 1993 油彩 ................... 29【圖 2–8】賴傳鑑 《荷塘晚夏》 2002 油彩 ................... 29【圖 2–9】賴傳鑑 《游鯉系列》 2005 油彩 ................... 29【圖 2–10】賴傳鑑 《老門依然》 1948 油彩 .................. 33【圖 2–11】賴傳鑑 《後巷》 1953 油彩 ...................... 33【圖 2–12】賴傳鑑 《妻之肖像》 1955 油彩 .................. 33

【圖 2–13】賴傳鑑 《裸女》 1956 油彩 ...................... 35【圖 2–14】賴傳鑑 《少女像》 1959 油彩 .................... 36【圖 2–15】賴傳鑑 《魚的靜物》 1957 油彩 .................. 36【圖 3–1】克勞德.莫內《雪地裡的甘草堆(早晨)》 1891 油彩.. 61【圖 3–2】克勞德.莫內《盧昂天主教堂(正午大門)》1893 油彩. 61【圖 3–3】達文西 《抱銀鼠的女子》 1485–90 油彩 ........... 64【圖 3–4】雷諾瓦 《亨利夫人》 1876 油彩 .....

.............. 64【圖 3–5】馬諦斯 《阿爾及利亞女人》 1909 油彩 ............. 64【圖 3–6】陳澄波 《自畫像》 1927 油彩 ..................... 64【圖 3–7】李石樵 《父親像》 1943 油彩 ..................... 65V【圖 3–8】李梅樹 《小憩之女》 1935 油彩 ................... 65【圖 3–9】賴傳鑑 《草上之餐》 1947 油彩 ................... 66【圖 3–10】賴傳鑑 《初夏》 1952 油彩 ..................

.... 66【圖 3–11】賴傳鑑 《肖像》 1952 油彩 ...................... 66【圖 3–12】李石樵 《少女》 1946 油彩 ...................... 66【圖 3–13】賴傳鑑 《佳餚》 1955 油彩 ...................... 68【圖 3–14】金潤作 《有柚子的靜物》 1954 油彩 .............. 69【圖 3–15】金潤作 《春》 1955 粉彩 ........................ 69【圖 3–16】金潤作 《秋》 1955 粉彩 ......................

.. 69【圖 3–17】希斯里 《聖馬丁運河》 1870 油彩 ................ 70【圖 3–18】希斯里 《沐浴在陽光的莫瑞教堂》 1893 油彩 ...... 70【圖 3–19】廖繼春 《有香蕉樹的院子》 1982 油彩 ............ 71【圖 3–20】李梅樹 《寧靜的村落》 1927 油彩 ................ 71【圖 3–21】賴傳鑑 《後巷(北埔)》 1953 油彩 ................ 72【圖 3–22】鄭世璠 《戰後街頭(三)》 1950 油彩 ............ 73【圖 3–23】鄭世璠 《石樵院子》 19

51 油彩 .................. 73【圖 3–24】賴傳鑑 《裸女》 1956 油彩 ...................... 74【圖 3–25】賴傳鑑 《裸女》 1956 油彩 ...................... 74【圖 3–26】賴傳鑑 《秋裝》 1957 油彩 ...................... 75【圖 3–27】席德進 《女同學像》 1950 油彩 .................. 75【圖 3–28】李石樵 《室內》 1957 油彩 ...................... 77【圖 3–29】賴傳鑑 《麗春》 1958 油彩

...................... 78【圖 3–30】馬爾香 《母愛》 ............................... 78VI【圖 3–31】李石樵 《畫室》 1958 油彩 ...................... 78【圖 3–32】賴傳鑑 《魚的靜物》 1957 油彩 .................. 78【圖 3–33】賴傳鑑 《畫室》 1957 油彩 ...................... 79【圖 3–34】蕭如松 《室內》 1954 水彩 ...................... 79【圖 3–35】賴傳鑑 《山居》 1962 油

彩 ...................... 80【圖 3–36】何肇衢 《秋林》 1960 油彩 ...................... 81【圖 3–37】何肇衢 《九份》 1960 油彩 ...................... 81【圖 3–38】廖繼春 《小南門》 1955 油彩 .................... 83【圖 3–39】廖繼春 《河邊暮色》 1957 油彩 .................. 83【圖 3–40】賴傳鑑 《裸女》 1965 油彩 ...................... 84【圖 3–41】賴傳鑑 《養鳥的少女》 1967 油

彩 ................ 84【圖 3–42】席德進 《抽菸婦人》 1955 油彩 .................. 84【圖 3–43】賴傳鑑 《向日葵》 1962 油彩 .................... 85【圖 3–44】鄭世璠 《中華路夜晚》 1959 油彩 ................ 86【圖 3–45】鄭世璠 《都會早晨》 1959 油彩 .................. 86【圖 3–46】賴傳鑑 《月》 1964 油彩 ........................ 87【圖 3–47】賴傳鑑 《蝴蝶Ⅰ》 1970 油彩 ..........

.......... 87【圖 3–48】廖繼春 《靜物》 1961 油彩 ...................... 90【圖 3–49】廖繼春 《船》 1965 油彩 ........................ 90【圖 3–50】賴傳鑑 《牧場之女》 1963 油彩 .................. 91【圖 3–51】賴傳鑑 《裸女與白鴿》 1964 油彩 ................ 91【圖 3–52】賴傳鑑 《牧場之女Ⅱ》 1966 油彩 ................ 91【圖 3–53】賴傳鑑《少女.貓與蝴蝶》 1967 油彩 ............. 9

1VII【圖 3–54】金潤作 《男與女》 1960 油彩 .................... 92【圖 3–55】金潤作 《風》 1973 油彩 ........................ 92【圖 3–56】何肇衢 《花與果》 1964 油彩 .................... 93【圖 3–57】何肇衢 《花與果》 1966 油彩 .................... 93【圖 3–58】賴傳鑑 《有花的靜物》 1962 油彩 ................ 94【圖 3–59】陳銀輝 《靜物》 1961 油彩 ...................... 94【

圖 3–60】賴傳鑑 《漁Ⅰ》 1962 油彩 ...................... 96【圖 3–61】賴傳鑑 《畫室》 1962 油彩 ...................... 96【圖 3–62】賴傳鑑 《漁Ⅱ》 1963 油彩 ...................... 96【圖 3–63】何肇衢 《鄉村》 1963 油彩 ...................... 96【圖 3–64】何肇衢 《福德祠》 1965 油彩 .................... 96【圖 3–65】何肇衢 《福德祠》 1971 油彩 .................... 96【圖

3–66】陳銀輝 《廟宇》 1969 油彩 ...................... 97【圖 3–67】陳銀輝 《三神》 1967 油彩 ...................... 97【圖 3–68】賴傳鑑 《九份之屋》 1965 油彩 .................. 98【圖 3–69】賴傳鑑 《九份春霖》 1965 油彩 .................. 98【圖 3–70】賴傳鑑 《小孩與馬》 1973 油彩 ................. 100【圖 3–71】賴傳鑑 《憩》 1981 油彩 ....................... 100【圖 3–72】

賴傳鑑 《菩提樹下》 1973 油彩 ................. 100【圖 3–73】賴傳鑑 《荒野行》 1974 油彩 ................... 100【圖 3–74】賴傳鑑 《樹蔭下》 1980 油彩 ................... 101【圖 3–75】賴傳鑑 《草笛Ⅰ》 1991 油彩 ................... 101【圖 3–76】賴傳鑑 《秋塘雙鴛》 1984 油彩 ................. 101VIII【圖 3–77】賴傳鑑 《游鯉》 1989 油彩 ..................... 101【圖 3–78】賴傳鑑

《廟之一角》 1976 油彩 ................. 101【圖 3–79】賴傳鑑 《美濃農家》 1992 油彩 ................. 101【圖 4–1】賴傳鑑 《巴黎風景》 1980 油彩 .................. 103【圖 4–2】賴傳鑑 《翡冷翠眺望》 1980 油彩 ................ 103【圖 4–3】賴傳鑑 《可蒂娜之夏》 1987 油彩 ................ 104【圖 4–4】賴傳鑑 《斜陽》 1989 油彩 ...................... 104【圖 4–5】賴傳鑑 《田園 蘭州郊外》 19

92 油彩 ............. 105【圖 4–6】賴傳鑑 《布達佩斯之晨》 1994 油彩 .............. 105【圖 4–7】賴傳鑑 《荷塘幽香》 2004 油彩 .................. 105【圖 4–8】賴傳鑑 《夏日帆影》 2005 油彩 .................. 105【圖 5–1】賴傳鑑與家人攝於大溪公園 ....................... 153【圖 5–2】攝於觀音池 ..................................... 153【圖 5–3】賴傳鑑與大兒子賴來洋合影攝於觀音荷花池 .......

.. 153【圖 5–4】賴傳鑑攝於北埔老街 ............................. 153【圖 5–5】賴傳鑑與家人攝於龍潭大池 ....................... 153表次【表 1】研究架構 ............................................ 6

《無盡燈──星雲大師全集讀後》

為了解決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作者樓宇烈 這樣論述:

  《星雲大師全集》出版之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和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劃至大陸高校舉辦《全集》論壇,如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以及邀請百位專家學者撰寫心得感言,並出版此書《無盡燈──星雲大師全集讀後》,透過他們慧眼妙筆繼續傳播人間佛教這盞瞹瞹含光的無盡燈,照亮世間,溫暖人心。        為使讀者更加了解這套《全集》的內容,本書除了學者專家的讀後感,也收錄大師為《全集》寫的自序,以及大師一生九個重要的時期,期透過圖文,讓讀者朋友對人間佛教的藍圖有更清楚的認識。如大師所言:「我這一生說給別人聽的,寫給別人看的,也都是我在做的。」大師宗教實踐的一生,

也正是他文學創作的一生。  

金剛經要義對企業組織管理與其穩健成長之研究

為了解決菩提樹下 全集的問題,作者趙永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什麼選《金剛經》為主要研究經論首選?為何不選別的經論?筆者因為誦讀《金剛經》前後近三十年,也體悟到《金剛經》是可以有效讓企業逐步邁向穩健成長進而永續經營。《金剛經》在講空有不二、講解脫、圓融的道理,要先修到這個境界才能夠談其他。《大般若經》的精華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兩部經都代表心地要成就空有不二的修證。空可以悟得空三昧,空有不二可以悟得無相三昧,內心清淨無所求,可以悟得無願三昧,這三三昧是讓你成就,下證解脫定力,上求更深一層的神通變化。因此,《金剛經》猶如是大學課程,讀完大學,心地成熟才可以進入陀羅尼門學真言,一切神通變化都以諸佛菩薩的真言來成就度生之

事業。筆者所以選擇《金剛經》作為本研究之主要經論基礎去探討如何「引導企業穩健成長並邁向永續經營」,主要因素是除了本人學佛三十多年以來不斷的禮拜、讀誦《金剛經》從中獲得不少法益外,另外,本人也把《金剛經》作為自己在進行企業診斷切入的一部經論及引導企業有效管理組織並能穩健成長的主要參考依據。個人學佛三十年來,發覺《金剛經》的般若思想,不僅影響中國的南宗禪,尤其六祖惠能大師的主要思想可說都是來自於《金剛經》,由此可知,《金剛經》在禪宗相輔相成的推動下,筆者在近十五年(2004-2019)擔任企業諮詢顧問的生涯中發現有近53%的企業主均有研讀或讀頌金剛經,此一經驗也引發本人以此一研究議題「金剛經要義對

企業組織管理與穩健成長之研究」作為論文主題。  金剛經要義中主要是在闡述「三無思想」,第一個是「無相為體」,第二個是「無住為本」,第三個是「無念為宗」。何謂無相為體?「無相」就是諸法的「實相」,實相就是無相,也就是空相。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就理體上來說的,所以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名為諸佛。或稱為「如來」、「真如」。禪宗是佛教的一個重要宗派,它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強調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提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修行並能與現實聯繫緊密。  現代商業競爭進入競合時代,強調企業間合作雙贏勝於競爭單贏。競合戰略相對于傳

統的對抗型競爭戰略,可以分攤高昂的研發成本,縮短領軍企業的研發時間,集成各種核心能力並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禪宗「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的「緣起」思想,以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思想,對競爭做了生動詮釋:如果為了謀利而勾心鬥角、違法亂紀,則自己必將痛嘗苦果,或陷入同行不正當競爭中,或為監管部門懲處。運用禪宗智慧「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之觀點,沒有財富永遠是自己的,也沒有永遠的勝利與失敗,一切皆是緣聚緣散而已,以慈悲、友愛、和合的心態去從商或是領導企業將能有效減少不正當競爭行為,鼓勵企業間合作,從而有效地優化行業競爭秩序。《金剛經》自古以來就有兩派不同解說:(一)

玄奘大師等之傳說1.般若是能斷的智慧,金剛如所斷的煩惱。2.煩惱的微細分,到成佛才能斷除清淨,由於煩惱的微細分深細難斷,如金剛的難於破壞一般。所以譯為「能斷金剛(的)般若」。(二)鳩摩羅什大師之傳說1.鳩摩羅什大師把「金剛」比喻為「般若」。2.因般若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但不為妄執所壞。所以名為金剛般若。  以上玄奘大師的說法是屬於唯識系,而鳩摩羅什大師的說法是屬於中觀系。這兩種對金剛般若的解釋方式都是可通的,至於哪一種解釋方式比較合理,那就見仁見智,企業是社會經濟運行最重要主體之一,而企業管理哲學也是實踐禪宗思想的重要場所。歷史上,佛教與企業家淵源流長。根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剛成

佛,從菩提樹下站起來,即授二位商人三皈依,商人是佛陀最早的皈依弟子,佛陀並為經商制定許多經營規範。  在本論文中,共計對三位傑出的企業領袖,這三位傑出的企業領袖同時也是數十年持續護持佛光山的資深功德主,在進行企業家的深度訪談中,這三位傑出企業家多年學佛、信佛、學佛並每天持誦金剛經,因虔誠持誦金剛經,已經將經典中的菁華融入生活中且靈活運用金剛經要義在組織管理與實際的經營管理之中。本研究以金剛經為主要磐石,深度訪談的內容將呈現於本論文的第三章《金剛經》對企業組織管理之效果,第四章《金剛經》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實踐開展與第五章《金

剛經》引導企業邁向穩健成長之影響效果。在訪談稿的歸納中也得出持誦並閱讀《金剛經》多年,對於這三位傑出企業主在經營企業上均看到明顯成效,並得到良好的管理績效,另外,這三位傑出企業主在訪談中均一致提到:數十年來因體悟到《金剛經》所強調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更積極投入社會回饋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本論文研究主旨將深入分析《金剛經》要義如何引導企業從良性的組織管理走向穩健成長並邁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