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k source電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整理懶人包

另外網站USB Type-C介面PD協定解決方案也說明:而電源方面,供電端被稱為源端(Source),耗電端被稱為吸端(Sink)。 ... 標準的Type-C電纜額定的負載能力是3A,當更高的電流出現時,含有電子標籤的電纜就必須被使用 ...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林昭任所指導 劉泓毅的 利用鰭片進行橫向式熱電元件散熱改善 (2021),提出sink source電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流輔助熱壓、橫向式熱電元件、散熱改善、鰭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生化與生醫工程碩士班 林律吟所指導 宋育順的 製備電聚合聚吡咯碳纖維及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碳材應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2020),提出因為有 聚吡咯、碳纖維、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碳材、金屬有機框架、超級電容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sink source電流的解答。

最後網站AOZ1382DI-01 - AOSMD則補充:ECPower™ Type C保护开关 · USB Type-C PD Sink和Source模式 · Sink:直流电流10A,峰值电流20A · Sink接通电阻:20mΩ · Sink模式下工作VCHG:3.4V至23V · Sink功能:可调节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ink source電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鰭片進行橫向式熱電元件散熱改善

為了解決sink source電流的問題,作者劉泓毅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利用鎳片上電鍍鈷薄膜作為擴散阻擋層且在Bi0.5Sb1.5Te3粉漿上添加0.05 wt.% Ag與0.02 wt.% APP於側向熱壓系統來製作橫向式熱電元件,電流輔助熱壓條件為溫度340℃、壓力137 MPa下熱壓10分鐘後,再以300A/cm2電流密度輔助熱壓5分鐘熱壓。 然而橫向式熱電元件會比縱向式熱電元件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是橫向式熱電元件的元件內部冷熱端溫差較低造成熱電元件的電性較差,結果顯示,在自然對流下量測12組橫向式熱電元件,元件熱源溫度控制於38 ℃,元件暴露於室溫環境為28 ℃,元件冷熱端溫差為0.8℃且電壓為32μV,由於冷熱端的低溫差造成元件電性太小,所

以必須對橫向式熱電元件進行散熱改善。且承接實驗室用散熱膏進行橫向式熱電元件熱改善,並在自然對流環境下量測,元件冷熱端溫差為1.0℃且電壓為37μV可發現利用熱輻射造成冷熱端溫差與輸出性能上升幅度不佳。 本研究也利用散熱鰭片讓橫向式熱電元件進行散熱改善,其原理為在熱電元件上增加與空氣的散熱面積,再藉由熱對流把元件上的熱帶走。由結果顯示,在鰭片為1公分,間距為2層熱電元件,並在自然對流環境下量測,元件冷熱端溫差為2.25℃且電壓為79μV可發現在自然對流環境下,利用熱對流造成冷熱端溫差與輸出性能上升幅度非常佳,可使元件的開路電壓上升2.47倍。

製備電聚合聚吡咯碳纖維及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碳材應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為了解決sink source電流的問題,作者宋育順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分別優化兩種活性材料應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包含聚吡咯@碳纖維電極和金屬有機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碳布電極。第一部分使用電聚合方法將吡咯生長於碳纖維上,並調整電解液、電流以及時間進行優化探討對聚吡咯@碳纖維電極的影響。使用0.5 M 吡咯和0.3 M 過氯酸鈉作為電解質、電流40 mA 與聚合時間20 分鐘的條件下,聚吡咯@碳纖維電極在5 mV/s 時具有最高比電容值為308.2 F/g。使用聚乙烯醇/磷酸電解質製備纖維形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60.0 W/kg 時能量密度可達5.87 Wh/kg。第二部分對合成MOF 溶液pH 值進行探討,

使用pH 4 作為合成條件進行碳化與酸洗的MOF 電極,在20 mV/s 時具有最大比電容值為117.7 F/g,推測原因為經過碳化與酸洗的MOF 電極具有較適合的孔隙率與孔徑。使用聚乙烯醇/硫酸電解質組裝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200 W/kg 時可達最大能量密度2.13 Wh/kg。另一方面,本論文接著探討上述 MOF 電極的碳化溫度。使用 800oC 進行碳化並進行酸洗的電極(C800),在20 mV/s 下具有最大比電容值169.7 F/g。使用聚乙烯醇/硫酸電解質組裝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200 W/kg 時可達最大能量密度2.55 Wh/kg。本論文成功優化製備吡咯電極參數提升電

化學性質,並改善 MOF 低導電性的缺點應用在柔性超級電容器。